中新網北京9月16日電(上官雲) 16日,國務院原副總理曾培炎所著《曾培炎論發展與改革》(上、中、下三捲)座談會在北京舉辦,曾培炎及相關部門領導出席會議。面對與會嘉賓的稱贊,曾培炎表示受之有愧,並談到從事經濟建設工作歷年來的感受。他認為,自己只是中國改革開放政策的一個執行者,關鍵在於中共黨中央的正確決策和領導:“乾好中國的事兒,關鍵一點還是在黨,這已經被歷史多次證明。”
  歷時6年成書 大部分內容首次公開發表
  《曾培炎論發展與改革》收錄了曾培炎在擔任國務院副總理、國家計委副主任等職務期間有關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開放重大問題的講話、報告、文章、信件等文稿422篇,及有關照片和批語、書信、文件等影印件151篇件,並按經濟理論、戰略規劃等10個方面歷時6年編輯成書。約140萬字,大部分為首次公開發表。
  談到書的內容,曾培炎透露,其中很多是在座同志共同參與協商的,屬於集體智慧結晶,只是有些以自己的名字來彙報或向社會介紹,“在此書的出版過程中,很多同志四處收集我的歷年講話,最初共計有400多萬字,1000多篇。”
  考慮到篇幅因素,曾培炎提出把一些有關形勢的重覆介紹等“穿靴戴帽”的東西去掉,成書共有三本,看起來還是比較“重”。不過,他也說,書稿是當年決策歷史過程的反映,以及自己作為實施者、參與者的所思所想:“我們在重大決策中也遇到的一些問題和不同意見,比如高鐵建設。”
  與一些從政者不同,曾培炎是工程師出身,後轉到政府工作崗位。他說,現在回顧書中的一些講話,或許會有不合時宜的表述乃至錯誤,希望大家能夠取其有用之處而去其糟粕:“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當年一些歷史情況、背景情況,對大家在新的環境下做好當前經濟社會發展工作起到一些輔助作用。”
  自稱“生在這個時代實屬有幸”
  在當天舉辦的座談會上,不少曾培炎當初的下屬、同事均表示對這本著作及曾培炎本人工作能力的肯定。面對這些贊賞,曾培炎連稱“受之有愧”:“起初猶豫是否要舉辦這樣的座談會。參加過這麼多會,今天有些‘難受’,像熱鍋烤螞蟻——大家說了一些過獎的話,其實難副。”
  回顧多年在經濟領域工作的經歷,曾培炎認為自己生於這個年代實屬“有幸”,能夠參與中國經濟轉型期的工作,看到祖國的巨大變化:“這要歸功於中共中央的正確決策,我們不過是其中的一個執行者,說好聽些,是參謀。”
  曾培炎重點提到了在經濟工作中收穫的體會。在他看來,經濟建設離不開堅持共產黨的領導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乾好中國的事兒,關鍵一點還是在黨,這已經被歷史多次證明。黨的領導能夠凝聚社會各界力量搞建設,是我們做好各項工作戰無不勝的關鍵。”
  “對改革開放、創新發展路線的堅持也十分重要。改革開放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推動力量,對比今昔一些統計數據,明顯可以發現國家三十多年來的巨大變化。”曾培炎分析,而如果繼續深化改革,進一步擴大國際上的經濟貿易合作,創新發展則必不可少。
  曾培炎重申,對經濟規律的認識並非一蹴而就,而是在實踐中逐漸完善提高的過程:“經濟工作還是一門專門學科,必須按經濟規律辦事、實事求是。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們經濟可以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就是源自對經濟規律的正確認識。”曾培炎強調,要正確使用調控手段,充分聽取各方意見,才能在“綜合”的基礎上提出契合實際的政策。
(原標題:原副總理曾培炎歷時6年出書:反映當年決策過程)
(編輯:SN11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o15doadc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